| 清露堂酒历史渊源 | 精湛酿造 | 企业介绍 | 清露堂酒文化 |
清露堂酒·历史渊源

清露堂酒同乾隆皇帝渊源典故

皇家行宫清露堂之来历,因乾隆喜好書法,喜欢临(御臨埾教序)摘自序中之精典词句;枫花水月未足比其(清)华,仙(露)明珠詎能方其朗润。意思:松风水月也不能描述他的清丽华采,仙露明珠也不能形容他的俊朗圆润。

引述唐代诗人虞世南诗,更体现乾隆对清露堂之意境。诗曰;垂緌饮清露,流响出疏桐。居高聲自逺,非是籍秋风。(清露)解释:指蝉用细嘴吮吸着早晨的清露,露水之纯净甘甜,使蝉呜发出的聲音遥远而清亮,其意思暗示着爲官要追求清廉品质。(堂)解释:历代属帝王书房行宫御用,如故宫三希堂。乾隆皇帝御書(清露堂)行宫,其意义之深,朕之远见,实为清露堂之来历。

据传,清露堂酒为茅台镇渊源传续;

远古时赤水河畔的土著居民——濮人,已善于酿酒,《史记》记载,在汉朝,今仁怀一带已有了“枸酱酒”,可以说是酱香型白酒的雏形。

公元前135年(西汉建元6年),汉武帝刘彻使臣唐蒙出使南越(今广州),在南越王的宴席上,唐蒙尝到了今仁怀一带产的酒——枸酱酒。后为取悦汉武帝,唐蒙绕道鳛部,既现在的仁怀一带,取枸酱酒献给武帝,武帝饮后,觉得甘美异常,赞其“甘美之”,故有“唐蒙饮枸酱而使西域”之说。到公元130年(西汉元光5年),唐蒙奉旨赴夜郎,由于枸酱酒的缘故,竟改道出符关,沿赤水河而上奔鳛部而去。

清仁怀诗人陈晋熙有诗为证:“尤物移人付酒杯,荔枝滩上瘴烟开,汉家枸酱知何物,赚得唐蒙鳛部来”。清代大诗人郑珍也有:“橡蚕不自乌江渡,枸酱还从鳛部来”。都证实了早在汉朝以前,仁怀已经盛产美酒。

发源地——茅台镇

古代濮獠部落世居于茅台古地,此地马桑树漫山遍野。故得名“马桑湾”。后来在赤水河东岸发现了一股纯净的的泉水,濮獠部落砌了一口四方形的水井,方便来往行人饮用,深得人心,时间长了,人们便称此地为“四方井”,代替了“马桑湾”。

此后,沿河地带人类活动频繁,逐步开发,历代濮獠人在街后筑土台,立灯杆祭祀祖先,对先人开荒破草表示崇敬,惯称“茅台”,茅台从此有了名称。有地有名,人气聚集,大量濮獠人在此定居。西汉成帝年间,夜郎地区生产力进步,粮食生产有了剩余,为酿酒业的兴起提供了物质条件。

清朝乾隆十年(1745年)贵州总督张广泗奏请开凿赤水河道之时,并送数坛茅台老酒进献大臣,大臣自留少许,爲打点御厨,赠给于宫廷御厨烹之菜肴,有日,乾隆皇帝携皇子大臣在钓鱼台游玩垂钓,众皇親钓得鱼数尾,命御厨烹之用膳,御厨取少许茅台镇老酒佐烹之以去鱼之腥味提香,不料酒香气随风飘散于整个清露堂行宫,乾隆闻到问其香从何来,大臣答曰;是厨房用陈年老酒烹鱼之用随风飘来,乾隆好奇命大臣献上一赏,问其可否品之,大臣答曰:因存放数十年,其酒已醇厚为上品可品,乾隆即品后曰:陈香纯润,香气悠扬。

这正是:鱼出京都钓鱼台,酒香飘满清露堂。 为了传承弘扬清露堂酒品牌文化,经清露堂酒业公司发掘茅台古老密方酿酒工艺,开发陈年年份酒等品牌系列产品,为贵賓親朋好友宴请之佳品。

电子邮箱:13366761988@163.com
业务电话:
010-58592288
15301018999(吴)
清露堂

芳菲苑

Copyright2014-2020 北京清露堂酒业有限责任公司.All rights reserved. 京ICP备20020263号